2024 年 04 月 19 日
人才队伍列表
李山有
发布时间:2024/03/19





李山有,男,汉族,1965年11月生,河北邯郸人,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90年7月参加工作,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毕业,研究生学历,工学博士学位,现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、所长、研究员(二级岗位)、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黑龙江省B类高层次人才,中共黑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,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。






学习经历:

      1980.09-1983.07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读高中

      1983.09-1987.07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读本科,获工学学士学位

      1987.09-1990.07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读研究生,获工学硕士学位(导师:穆石敏教授、卢造勋研究员)

      1996.09-2000.1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读研究生,获工学博士学位(导师:廖振鹏院士)

      2001.03-2003.06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习(合作导师:欧进萍院士、廖振鹏院士)


工作经历:

      1990.07-1993.07吉林省地震局,助理工程师

      1993.07-2001.03吉林省地震局,工程师(1994.12任吉林省地震科学研究所副所长)

      2001.03-2003.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,高级工程师、硕士生导师,强震观测研究室副主任(主持工作)

      2003.12-   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,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(2004.03任工程地震与强震动观测研究室主任,2005.02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任科技发展部主任,2010.01任副所长、纪委书记(兼),2012.02任副所长,2021.01任党委书记、所长)


学术兼职:

      国际地震工程协会(IAEE)中国国家代表

      吉林大学兼职教授

      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
     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与工程紧急处置创新团队负责人

      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预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
      中国地震局新发展阶段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首席专家

      中国地震局国家级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技术审查专家

      中国地震局测震学科技术协调组副组长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学科技术协调组副组长

      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、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
     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地震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
      黑龙江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

      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

      核心期刊《世界地震工程》主编、《震灾防御技术》副主编

      核心期刊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》《防灾减灾工程学报》《地震研究》和《地震科学进展》编委

      国家建设项目《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》副总设计师、副总工程师(2022.05改任顾问)


研究方向:

      强震动观测及应用、地震预警与工程紧急处置

      地震动数值模拟、场地地震效应

      地震区划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

      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地震学中的应用


主持项目:

      山东能源集团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《煤矿矿震烈度监测技术及装备研究与应用》之课题:矿震烈度监测方法研究,2023-2024年

    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:复杂海域宽频带地震动确定性级联模拟及其作用机理,2021-2024年

     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:地震预警新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,2018-2021年

     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:地震预警技术实用化与示范应用,2014-2016年

     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: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(HAZ-China)建设技术研究,2011-2013年

      国家973计划项目《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》之课题:近场强地震动的破坏作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,2007-2011年

     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:城市与重大工程地震预警关键科学问题研究,2004-2006年

    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:城市与重大工程地震预警和震害快速评估方法研究,2004-2006年

    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:断层对地震动影响的斜入射研究,2002-2004年

      科技开发项目: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地震动参数区划,2004-2006年


科技论著:

      已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,出版学术著作8部。代表论著有:

      李山有、王博睿、卢建旗*、王傲、张海峰、谢志南、陶冬旺,基于LSTM网络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,地球物理学报,67(2):587-599,2024(SCI检索)

      李山有、陈欣、卢建旗*、马强、谢志南、陶冬旺、李伟.基于XGBoost的现地地震烈度阈值实时判别模型,地球科学,49(2):379-390,2024(EI检索)

      Baorui Hou, Shanyou Li(李山有), and Jindong Song. Support Vector Machine-Based On-Site Prediction for China Seismic Instrumental Intensity from P-Wave Features.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. 180(10) : 3495-3515, 2023(SCI检索)

      Jindong Song, Jingbao Zhu, Shanyou Li(李山有)*. MEANet: Magnitude estimation via physics-based features time series, an attention mechanism, and neural networks. Geophysics, 88 (1): 33–43, 2023(SCI检索)

      Ao Wang, Shanyou Li(李山有), Jianqi Lu, Haifeng Zhang, Borui Wang and Zhinan Xie. Prediction of PGA i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using a long short-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.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. 234(1): 12-24, 2023(SCI检索)

      Jingbao Zhu, Shanyou Li(李山有)*, Jindong Song. Hybrid Deep-Learning Network for Rapid On-Site Peak Ground Velocity Prediction.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. 60:1-12, 2022(SCI检索)

      Song Jindong, Zhu Jingbao, Wang Yuan, Li Shanyou(李山有)*. On-site alert-level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using machine-learning-based prediction equations.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. 231(2): 786-800, 2022(SCI检索)

      朱景宝、宋晋东、李山有*,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2021年5月21-22日云南漾濞地震和青海玛多地震震级估算,地球物理学报,65(2): 594-603,2022(SCI检索)

      Jingbao Zhu, Shanyou Li(李山有)*, Qiang Ma, Bin He, Jindong Song. Support Vector Machine-Based Rapid Magnitude Estimation Using Transfer Learning for the Sichuan–Yunnan Region, China.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. 112(1): 894-904, 2022(SCI检索)

      Heyi Liu, Shanyou Li(李山有), Jindong Song. Discrimination between Earthquake P Waves and Microtremors via a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.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. 112(2): 669-679, 2022(SCI检索)

      宋晋东、余聪、李山有*,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现地地震预警PGA连续预测模型,地球物理学报,64(2):555-568,2021(SCI检索)

      宋晋东、朱景宝、李山有*,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震级连续预测方法,中国铁道科学,42(3):156-165,2021(EI检索)

      卢建旗、谢志南、李山有*、马强,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丢头地震记录自动识别方法,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,29(2):503-516,2021(EI检索)

      Shan-you LI(李山有), Jian-qi LU, Jin-dong SONG, Qiang MA, Zhen ZHAO. Study on New Technology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,Proceedings of the 2019  (13th)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, Acoustic Waves, and Device Applications,P23-27, 2019(EI检索)

      宋晋东、教聪聪、李山有*、侯宝瑞,基于地震P波双参数阈值的高速铁路Ⅰ级地震警报预测方法,中国铁道科学,39(1):138-144,2018(EI检索)

      孙景江、李山有、公茂盛、戴君武主编,青海玉树7.1级地震震害,地震出版社,2016

      Lu Jianqi, Li Shanyou(李山有)*, Li Wei and Tang Lihua. A Hybrid inversion method of damped last squares with simulated annealing used for 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curve inversion.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, 13(1): 13-21, 2014(SCI&EI检索)

      Li Shanyou(李山有), Zhu Haiyan and Gao Shufang. Time domai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free field motion of a layered half-space subjected to obliquely incident body waves,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, 6(2): 191-196, 2007(SCI&EI检索)

      李山有、王学良、周正华,地震波斜入射情形下水平成层半空间自由场的时域计算,吉林大学学报(地球科学版),33(3):372-376,2003

      李山有、马强、武东坡、杨柏坡,断层场地地震反应特征研究,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,23(5):32-37,2003

      李山有、廖振鹏,地震体波斜入射情形下台阶地形引起的波型转换,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,22(4):9-15,2002

      李山有、廖振鹏、周正华,大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数值模拟中的波动输入,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,21(2):1-5,2001

      李山有、廖振鹏,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大工程结构设计地震的研究,工程抗震,3:18-21,1999


科技奖励:

     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(2015)及应用,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学成果一等奖,第11获奖者,2021

      强震动数据处理、共享技术与软件,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,第4获奖者,2017

     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研究与应用,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,第5获奖者,2008

      非发震断层对地震动影响分析方法的研究,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,第2获奖者,2006

      新的强震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研究,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,第5获奖者,2003

      近场波动数值模拟及其应用,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,第5获奖者,2002

      吉化炼油厂30万吨乙烯工程五套装置区工程地震研究,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,第6获奖者,1995


标准编写:

      国家标准《中国地震烈度表(GB/T 17742-2020)》,编委

      国家标准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(GB 18306-2015)》,编委

      国家标准《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(GB/T 19428-2013)》,编委

      国家标准《地震现场工作 第3部分:调查规范(GB/T 18208.3-2011)》,编委

      地震行业标准《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强震动台站(DB/T 17-2018)》,编委

      地震行业标准《数字强震动加速度计(DB/T 10-2017)》,主编

      铁路行业标准《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技术条件(Q/CR 633-2018)》,编委

      铁路行业标准《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试验方法(Q/CR 634-2018)》,编委

      铁路行业标准《中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型号编制方法(Q/CR 637-2018)》,编委

      工程建设标准《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价导则(RISN-TG041-2022)》,编委


人才培养:

      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,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;2009年和2016年荣获“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”称号。

      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0名、硕士研究生34名,现指导博士研究生10名、硕士研究生14名。


联系方式:

      电话:0451-86652918

      传真:0451-86652500

      邮箱:shanyou@iem.ac.cn